让“青铜镜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读咏慷著审计题材长篇小说《青铜镜》有感
作者:倪友章
我是一个审计战线的老兵,对审计很有感情,当我看到国家审计机关楼顶大招牌上的四个大字:“中国审计”便心生敬意,专门跑到公园,以“中国审计”为背景隔湖拍照留影。我经常路过军委审计署驻北部战区审计局的大楼门前,看到楼顶上垂下的引人注目的大幅标语,上面写着:“政治建审,向战而审,科技强审,依法治审。努力建设一流派驻审计机构”便很振奋,很自豪。心想这是个高尚的机关,神圣的部门。
我这个审计老兵,抗美援朝战争时在志愿军后勤十七大站任见习审计员,立过一次三等功。1985年到1992年担任原沈阳军区审计局局长。虽然退休三十多年了,仍情系审计。近来,读到咏慷著审计题材长篇小说《青铜镜》,很欣慰、很激动。
这部作品体现了审计战线三代人的红色基因、审计品格,使革命传统一脉相承。体现了忠诚于党的审计事业,独立客观、公正无私、求实较真、服务大局等审计精神。正如小说中写到的:昂然不屈的山峰,象征着正气凛然、刚强不阿、无私无畏等审计人员的品格。
唐朝有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小说《青铜镜》所体现的种种审计精神,我认为可以形象化地概括并比喻为“青铜镜精神”,这种精神是与时俱进,代代相传并永存的。
小说《青铜镜》中表现了的审计人员有三不怕:不怕艰苦,不怕困难,不怕得罪人。特别难得的是不怕得罪人,小说中写到:开展审计就要先把问题查出来,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甚至不怕打击报复。人,只要干工作 ,就不可能一点儿也不得罪人。不得罪少数违法乱纪的人,实际上就是得罪了大多数讲原则的人。不怕得罪人的最终不会得罪大多数人,这也是历史的辩证法。审计工作得罪只是少数人 ,而多数人是拥护的。
小说《青铜镜》中的审计人员不图利,不畏势,经得起各种考验,勇敢地闯过了“五关”:
一是过送礼关或贿赂关。小说中写到有人刚开始收红包时提心吊胆,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终至不可挽救。同时也写到众多主人公廉洁自律,保持高度警惕,既拒绝重金大礼,又谢绝小恩小惠,拒腐蚀,永不沾。
二是过人情关。审计过程中,遇到隐瞒阻拦、威逼利诱,不难克服,我认为最难的是人情关、说情关、关系网。有的是上级领导、甚至是有恩于你的老领导的阻止和劝说。有的是熟人好友,如亲自为曹荣孩子治伤的卫生所长,在审计中向曹荣求情,曹荣虽然动心,但坚持客观公正的审计,是很了不起的。
三是过对抗关。小说中的审计干部曾遇到顽抗的审计对象,有耍赖的,有威胁的,有隐瞒的,有转移或销灭证据的,有提供假证、避重就轻,诱导你误入审计歧途的,有刁难、诬陷审计人员的……但他們始終不屈不挠。具体的精彩案例在小说中不胜枚举。其审计过程都迂回曲折,惊心动魄。钟霖等主人公无私无畏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我钦佩他们斗智斗勇的艺术和谋略。
四是过技术关。审计专业素质要过硬,要善于从细节中打开缺口。如钟霖等主人公从审计对象的入党申请书中发现问题;从建房子和生活作风等问题倒查。碰到工程审计和装备审计中的技术难点,就学习、请教专家。当前大数据等高新科技浪潮滚滚,审计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审计人员更要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手段。
五是过名利关。审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近年來审计队伍中也有个别人员“出事儿”,因投靠关系,坠进小圈子,教训十分深刻。
咏慷是勤奋、高产的作家,也是全国难得的倾情于审计事业的作家。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还是我军审计机构重建40周年。咏慷新著的审计题材小说精品力作《青铜镜》,堪称一份珍贵的献礼!
《青铜镜》热情地讴歌审计战线的英雄,揭露批判了贪污腐败现象,是一曲反腐倡廉的战歌。
小说《青铜镜》触及了人的心灵,有警示和教育作用。阅读《青铜镜》堪称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知荣辱、明是非。谁都愿当小说中的正面英雄,鄙视小说中的无耻之徒。读这本小说,好似打一次预防针,可增强拒腐蚀的免疫力。财经人员读了,可能不敢腐不想腐。共产党员读了,可激发正气,坚定信仰,端正人生观价值观,更忠诚于党的事业。
小说《青铜镜》既照主观的自身,又照客观的对象和世界。当前的审计事业,需要《青铜镜》;当前的社会,需要《青铜镜》。审计人员首先要拿起《青铜镜》,正视青铜镜,勇敢地照清自己。
小说《青铜镜》虽然是以审计为题材,但涉及面很宽,内容丰富。我认为它是政治思想内容与审计业务的结合,是文化艺术与审计过程的结合。
文化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青铜镜》不仅属于审计文化,也属于法纪文化或反腐败文化。它的文学水平被不少专业作家、评论家肯定为佳作,很有影响力、感染力、战斗力,其文化力量不可低估,对构建审计文化有重要作用。中国文联机关报《中国艺术报》发表评论,称《青铜镜》是《一曲共产党人的赞歌》这证明了《青铜镜》一书政治思想的正确。
我认为小说《青铜镜》好似审计战线的群英谱,是优秀审计干部先进事迹的报告;又好似审计案例的汇集、审计工作先进经验的汇编。它虽然不如专业著作那样系统,但它是以人为主体,通过人的活动、人际关系,如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互动、较量和矛盾冲突,写活了审计方法和实际案例,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堪称实用的活的审计辅导教材。
我读了小说《青铜镜》,感到很欣慰,获得了精神力量;感到这一辈子从事审计工作是值得的,作为《青铜镜》中写到的审计队伍的一员是光荣的。我们共产党员与审计人员有相通的事业追求,都是为了社会的清纯、世界的光明。我们要继承阮啸仙等审计老前辈的革命传统,忠诚于党的审计事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之后审计大有作为,为反腐促廉、强国兴军作出重大贡献,我非常钦佩审计战线新战友的辉煌业绩。我们新老审计战友心連心,对审计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一样的。我认为好好读《青铜镜》,会增强审计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作为老审计,我希望《青铜镜》中诠释、体现的审计精神,得以传承。
咏慷著审计题材长篇小说青铜镜,以丰富的人和事充分体现了审计精神。什么是“审计精神”?一两句话似乎说不清,但小说《青铜镜》的意象丰富,用“青铜镜精神”来表达是生动、形象的,可以使人们马上联想到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联想到明镜高悬,大公无私,光明正大等类似的成语,好传好记,便于交流,达成共识。不管体制编制如何调整、变化,审计的优良传统都不会过时。因此我希望叫响“青铜镜精神”,让“青铜镜精神”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老审计”,我寄厚望于在各大学审计系财经系的青年学生,他们是审计事业的未来。愿审计学子传承“青铜镜精神”,努力学习,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担当起新一代审计人员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