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胆大包天!为《生万物》辩护竟敢拿教员说事

  电视剧《生万物》播出后,因美化地主阶级受到许多人的批评,这时就有一些人跳出来为《生万物》辩护。有不同看法完全可以讨论,但有人却竟敢拿教员来说事。

  近日,在新浪微博上就有一个叫“投资研究赵师兄”的家伙发帖子,称教员父亲毛顺生“有30多亩地,17间房,有粮食、牲口、放贷等生意,可把三个儿子都送去省城读洋学堂,大儿子还可以不停地换学校,还能跑到北京去。他不比宁学祥穷,在北方就是妥妥的地主,在南方只能算富农。”

  这位“赵师兄”简直是胡说八道!

  首先,宁学祥有700多亩地,而教员父亲毛顺生只有30多亩地,怎能说是“不比宁学祥穷”?

  其次,宁学祥把700多亩地都租给贫苦农民工种,而教员父亲毛顺生没有出租土地,而是自己种,只请了一个帮工,怎能算是“妥妥的地主”?

  按照党的政策,教员父亲毛顺生绝对不会划为地主。

  1950年,中国进行土改运动时,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

  1950年8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规定: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是以地租方式剥削农民,此外或兼放债、或兼雇工、或兼营工商业,但对农民剥削地租是地主剥削的主要方式。”

  “富农一般占有土地。但也有自己占有一部份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的。也有自己全无土地,全部土地都是租入的。一般都占有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常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來源之一部或大部。富农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勞动(请长工)。此外或兼以一部土地出租剥削地租、或兼放债、或兼营工商业。”

  “富裕中农是中农的一部分,生活狀况在普通中农以上,一般对別人有轻微的剥削。其剥削收入的分量,以不超过其全家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为限度。

  在某些情形下,剥削收入虽超过全家一年总收人百分之十五,但不超过百分之三十,而群众不加反对者,仍以富裕中农论。

  在民主政权下,富裕中农的利益应与一般中农得到同等保护。”

  根据现存的史料和毛主席及其亲人的亲述,毛家经济状况在不同阶段经历了显著变化,绝非一成不变。普遍认可的观点认为,1921年是毛家经济状况的分水岭——此之前,毛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属于较为富裕的家庭。

  教员的父亲毛顺生(1870—1919)早年属于贫农,靠耕种度日,生活节俭。正是凭借这份艰苦奋斗,经过多年积累,他才攒下一定的资本。随后,他用这些钱买了更多土地,扩大了耕种面积,并将剩余粮食售出,逐渐达到“中农”身份。

  随着粮食买卖利润提升,家中财富水涨船高,毛父最终跻身“富农”行列。

  以上情况表明,按照党的政策,土改时,教员父亲如果在世,绝对不会划为地主。

  第三,1921年以后毛家经济情况发生了明显转折。

  那年,毛主席返回家乡积极发动革命,首要任务便是动员弟弟毛泽民和弟媳王淑兰投身革命。为确保全家人心无旁骛地投入革命,毛主席决定断然放弃家产。

  于是,他向弟弟提出了三个“破釜沉舟”的要求:家中所有土地和实质资产全部分给贫苦农民;对外债务当即结清,不够部分以牲畜抵押;别人欠毛家的债务一律作废,不予收回。

  毛泽民照办不误,但因急于赴学校任职,未能亲自处理事务,全部委托毛震公祠的管理人代为掌管。三条铁律使毛家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所有未分配完的土地和日常开支均被详尽记载于账簿中。

  这本账簿足有26页,详尽记载了从衣食住行到谷物收入支出情况,整体呈现入不敷出的严峻形势。尤其是革命经费支出庞大,占据七成以上,其中包括三百元文化书社、二百元织布厂等为革命设立的机构。

  后来清账时,毛家欠债四千多元,而能抵押的资产仅约三千元,差额近千元。

  1950年土地改革时,当地干部与群众在讨论中广泛认为,毛家不必划定阶级成分,实事求是,合情合理,不容人为干扰。尽管如此,乡支书毛仁秋仍决定向毛主席本人汇报,告知群众意见并请示家庭成员人数,以便合理落实分田。

  1950年冬天,毛岸青回乡探亲时,传达了父亲的三条重要嘱托:一是不论家中人口多少,不参与分田,将土地留给更需者,家产由政府统一处理;二是划分成分须实事求是,绝无特权,确保土改公正;三是人民政府应依法行政,提高效率,做人民满意的政府。

  毛仁秋立即召开乡村各级干部大会,全面贯彻毛主席指示,推动土改工作顺利进行。群众被主席的精神激励,积极投身改革,现场热火朝天。

  至1951年春节前夕,即毛岸青离开韶山一个多月后,韶山土改宣告圆满完成。

  可是,“投资研究赵师兄”为了给电视剧《生万物》美化地主阶级辩护,竟敢拿教员说事,他究竟是何用心呢?我认为,他这样做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你们看,教员的父亲也是地主,所以电视剧《生万物》对宁学祥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很正常的,一点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其潜台词就是“地主也不是坏人”。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有不少都出生于地主、资本家和反动官僚家庭。这是因为当时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得起学,有文化的青年人才会最先接触和接受先进的思想。但是,出生于地主、资本家和反动官僚家庭的中共早期领导人,最后都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如果因为他们出生于地主、资本家和反动官僚家庭,就认为地主、资本家和反动官僚也是好人,就不应该革他们的命,那则是及其荒谬的。

  特别是教员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不仅献出了全部家庭财产,更失去了六位亲人生命。毛主席永远是中国人民深受爱戴与敬仰的伟大领袖。可是,“投资研究赵师兄”为了给《生万物》辩护,竟如此卑鄙地拿教员说事,这是明目张胆地贬损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我们坚决反对,决不答应!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