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少林寺的“金池长老”

  《西游记》里观音禅院的住持金池长老不守佛门戒律,在观音禅院招待借宿的唐僧师徒,因贪恋唐僧的锦襕袈裟,企图据为己有。小和尚广智、广谋为其出谋划策,最终决定放火杀人夺宝。不料,在孙悟空的操控下,火势失控,禅院被焚毁,袈裟也被黑熊精趁机盗窃,金池长老无计可施,撞墙而死。在现实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堪比金池长老,他的所作作为直接把少林寺的千古美名给毁掉了。

  释永信,1965 年出生于安徽颍上,1981 年,年仅 16 岁的他来到少林寺出家为僧。到1987 年时释永信已开始接管少林寺的日常事务,彼时他不过 22 岁。小小年纪就担当重任,必有过人之处,只是这过人之处对佛门的戒律来说有点歪门邪道。

  在释永信刚接手少林寺时,这座千年古刹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寺院建筑年久失修,僧人们的生活也极为清苦,在改革开发后的大地上,如果僧人还坚持佛教的“五戒十善”,怕是会一直清苦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释永信突破佛教的“五戒十善”约束,敢为人先,把少林寺推上市场经济发展之路。

  1982年上映的功夫电影《少林寺》火爆全国多年,让改开前默默无闻的少林寺成为当时人们心中的网红圣地,随着来拜山求学少林功夫的人越来越多,商业嗅觉敏锐的释永信开始组建少林武僧团进行全国巡演,后来还进行环球巡演。据说少林武僧团如今每年海外演出超200场,单场收入从最初的10万美元飙升至50万美元。曾参与巡演的还俗武僧透露,高强度商演导致多人出现关节损伤,最密集时连续90天无休,"白天表演金钟罩,晚上吃止痛药"成为常态。不知道这些给少林寺卖命挣钱的武僧能拿到多少收入,不过看释永信身上的珠光宝气,怕是方丈拿了演出收入的大头。

  1998年,释永信在少林寺向市场转型上迈出了一大步,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至此少林寺正式加入资本市场,释永信也当起来资本家。之后释永信的资本版图开始扩张,从文化产品到实体产业,少林IP的商业价值被层层拆解、多维变现。比如2005年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纪录片《百年少林》,以影像化方式强化IP认知,相关光盘销售额突破千万元;2010-2020年在影视剧武术指导、运动品牌联名上获得知识产权授权收入2亿元;2003年重启少林药局,在传统秘方基础上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在2015年转型为“文化生活品牌”,推出禅意香薰、少林主题文创(如“扫地僧”玩偶),年销售额从百万元级跃升至2020年的2300万元;控股河南某武术器材厂,生产“少林牌”刀枪剑戟,供应国内外武馆,年营收超8000万元等等,由于释永信的资本版图扩张史太复杂,篇幅所限,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经过释永信的市场化改造,少林寺已经成了资本平台,实力雄厚到能进军房地产市场,但佛教的清净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产生巨大矛盾,使得社会舆论开始对释永信和少林寺议论纷纷。

  随着释永信在商业上的成功,其生活也变得奢侈腐化。他名下16辆豪车,出行住的是五星级酒店,毫无出家人简朴的形象。如同金池长老一样,释永信也很喜欢名贵的袈裟,他身上那件云锦袈裟是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定制款,光刺绣就要六个绣娘忙活3个月,在使用云锦织造的同时,中间还插入了许多金丝,同时搭配了如意钩、翡翠玉环等,珍贵异常。除了袈裟,释永信身上的佛珠也全是无价之宝,他拥有的名贵佛珠估计有8串以上,其中属他在重大场合佩戴的净水金珀珠最珍贵,仅这一条价格就高达上亿。释永信私生活更是混乱,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佛教的“五戒十善”等戒律是僧人修行的基础,是维系佛教文化传承的根本,是佛教事业的基础,但释永信打着市场化少林寺的旗号,利用方丈的身份谋取私利,用文化交流、展示佛门气度等借口“修正”佛门戒律,为把少林寺变成个人财产找理由,也为自己奢靡的生活找理由,最终把少林寺推向了资本化的不归路,变成剥削劳动群众剩余价值的资本平台,也把自己从六根清净的僧人变成贪嗔痴的妖孽。释永信的教训告诉我们,对佛教的戒律搞“修正主义”,对少林寺推行资本化终究是歪门邪道,终究葬送少林寺这个千古美名。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