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光明磊落作出重要论述,在2019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要求高级干部“一定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党忠诚、光明磊落”,深刻阐明了光明磊落作为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重要性,立起了每名党员立身做事的品行要求。
一、光明磊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和共产党人政治品德,也是我们党对广大党员的一贯要求
“光明磊落”一词源远流长,其四字连用在现存古籍中首见于《朱子语类》;而其“襟怀坦白、正大光明”之义,最早现于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卷十三:“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之后,从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的“大丈夫磊磊落落,岂以小嫌介意哉”,到《康熙起居注》中“如光明磊落者为君子、阴私邪曲者为小人”,无论是江湖之远还是庙堂之上,光明磊落都成为中国人清白为人立世、坦荡处事做官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自古以来,如“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奚;“以国之大局为重、不计个人荣辱”的廉颇;“自表后主坦陈心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清廉刚正、不畏权势”的包拯;“尽忠职守、备棺上疏匡正时弊”的海瑞……无数先贤志士以光明坦荡的言行、正大无私的气节,对光明磊落的传统德行要求进行了生动诠释和传承发扬。
组织纪律严明、党员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光明磊落蕴含着共产党员对党赤诚忠心、对组织交底交心、对事业为公尽心、对同志坦诚真心的政治标准和实践要求,是对共产党人政治品质和政治要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中国共产党《党章》也始终体现着“光明磊落”的政治内涵:建党伊始,“一大”党章就明确规定党员“对党必须忠实”;“二大”到“四大”《党章》规定,党员必须“愿忠实为本党服务”;党的“八大”第一次将“对党忠诚老实”作为党员的义务写入《党章》;从党的“十一大”《党章》开始,把“对党忠诚老实”规定为党员的义务。1980年2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要讲真话,言行一致”中指出,“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
党的历代领导人也都将光明磊落作为政治要求,反复加以强调。1937年,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首次论及光明磊落的内涵,提出共产党员应“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59页);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明确将光明磊落要求提升为党内政治原则。(《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440-1441页);在党内出现问题时,毛泽东多次提出严肃告诫,1955年,在党内少数人“玩弄阴谋,进行秘密活动,在同志背后进行挑拨离间”时强调:“我们是共产党人,更不待说是党的高级干部,在政治上都要光明磊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0-392页),1971年8月,面对林彪反革命集团反党图谋,毛泽东在南方视察时两次谈话提出“三要三不要”:你们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你们要团结,不要分裂,不要搞宗派主义、山头主义;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第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版,389页)。邓小平曾说:“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老实,对党要忠诚,要老老实实地说话,老老实实地办事,老老实实地做人”;1980年2月,邓小平在《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中指出,“要讲真话,有意见摆到桌面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77页);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46页)。
二、坚持发扬光明磊落的传统和作风,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各个时期都有一大批行事光明磊落、对党坦荡无私的共产党员。新征程上,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每名党员都应当锤炼这一光辉品格,任何时候都做到堂堂正正、俯仰无愧,以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的实际行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这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需要。二十大《党章》明确,“党员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具体表现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罗荣桓元帅一生对党忠诚老实,从不背地议论人,毛泽东评价他“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1934年,罗荣桓调任新成立的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军团长和政委都是他老部下,面对议论时他说,不要论资排辈,不应该计较地位高低,更不要随便散布不满情绪,以免影响团结。纵观党领导广大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老实、光明磊落的实际行动,使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需要每名党员对党忠诚、襟怀坦白,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这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的需要。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决定了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重,摒弃私心私利,为人民说真话、办实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1959年,毛泽东到湖南考察,面对盛行的“浮夸风”,问华国锋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华国锋汇报:“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毛泽东高度肯定他如实反映问题的态度。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人民疾苦的深厚人民情怀,到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模范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鞠躬尽瘁,他们无一不是襟怀宽广、坦坦荡荡,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只有做到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才能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确保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能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直接检验政治立场、政治品格和党性原则,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做到光明磊落、坦荡无畏,说真话、干实事。黄克诚大将被誉为“一辈子说真话的人”,也曾经因为坚持正确意见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但他都以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该大胆直陈就大胆直陈。相反,那些见风使舵、处事圆滑的人,那些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人,那些花拳绣腿、不干实事的人,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都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性原则。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
三、光明磊落体现政治品行、道德修养,必须抓住思想根源砥砺修炼
光明磊落是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光辉品格,鲜明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少数党员干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当两面派、做两面人,搞非组织行为,作风失范、廉洁失守等问题,都能从信仰信念、党性觉悟、品德修养等思想源头上找到原因。锤炼光明磊落的品行品格,必须抓思想练内功,坚持刀刃向己、立破并举,在点滴养成、内外兼修中锤炼砥砺。
做到光明磊落必须明辨大是大非、强固政治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对党就要知恩感恩报恩,这也是做到光明磊落的核心基点。要强固信仰信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时刻用坚定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要持续改造思想。时时对照初心使命,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找一找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严守纪律规矩。始终和党章党规党纪对标对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说三道四、乱发议论,不自作主张、各行其是,不打折扣、搞变通,不搞团团伙伙、“七个有之”,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讲政治、听指挥、守纪律。
做到光明磊落必须端正价值追求、坚持党性原则。党性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灵魂和基石,体现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决定了如何做人、为何做事、为谁当官。要做到光明磊落就必须践行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观,以坚强党性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在践行忠诚老实中强化组织纪律性。必须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坚决执行组织决定,对党忠心耿耿、光明磊落,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践行公道正派中强化斗争精神。坚守公器为尊、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当个人感情和党性原则、私人利益同人民利益冲突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人民立场,不为感情所困、不为利益所忧、不为压力所惧,坚决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坚决反对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不做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的两面人,始终做到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始终说公正话、行公平事、做公道人,练就党员干部铁肩硬脊。在践行实事求是中强化担当作为。要把为人民办了多少实事当作最大政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努力担当作为,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雄心壮志,以“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拼搏意志,将执行上级意图的自觉性与开展本级工作的实际性统一起来,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拿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决心意志,兢兢业业勤政实干、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始终做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志在登顶的攀登者。
做到光明磊落必须始终律己修身、坚持清正严明。公生明、廉生威。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做事就没有硬气。共产党人如果做不到清正严明为官、清清白白做人,在人民面前就挺不直腰杆,更谈不上光明磊落。要严以修身。以“毕生自修无尽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反省自查态度来修身养性,时常修剪欲望,对个人得失看淡、对功名利禄知足、对物质享受知止;时常修正问题,敢于公开“曝光”,把自己的思想、工作状况晾出来,自觉接受监督、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一改到底;时常修炼品行,持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要严以用权。始终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用手中权力为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依规依法用权,做到谋划工作注重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自觉用法治方式,严格按政策法规行使权力;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真正守好依法用权的边界、守牢廉洁用权的底线。要严以律己。时时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以律心强化思想自觉、严以律行紧握法纪戒尺、严以律亲严格家风家教,以慎独慎微、谨言慎行、如履薄冰的姿态守住小事小节、净化“三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杜绝与腐败沾边的“第一次”和“下不为例”,确保不触“底线”、不踩“红线”、不跃“雷池”、不闯“红灯”,努力以优良作风和过硬纪律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