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研究院院长王宏甲作《人民战争的胜利》主题发言。
2025年9月5日,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主办,丝路国际智库、CBD国际集团、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传记作品评鉴会”在北京CBD国际融商服务中心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传记作品展开深入研讨,推动全社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以下为发言全文:
人民战争的胜利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传记作品评鉴会上的发言
王宏甲
(2025年9月5日)
十年前,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编辑出版了《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传记作品评鉴》,全书三大部,评鉴三百种作品,俨然是一部煌煌巨著。
浩荡而庄严的评鉴,正在于以史为鉴。
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它,依然能看到火炬般的光芒。
中国二十世纪的军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投笔从戎的读书人,二是放下锄头拿起枪的农民。共同点,都是在帝国主义入侵,国破家亡的岁月被迫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会战主要打阵地战,许多战事都打得极为惨烈,阵地被日军天上地下的联合进攻一次次摧毁,一片片国土随之沦陷。日军继续进犯,国军继续以阵地战抵抗,国军从高级将领到士兵都付出巨大牺牲,许多官兵战死疆场极其壮烈,同时给日军造成严重伤亡,为抗战做出英勇贡献。国军主要以阵地战抵抗日军的打法,人们称之“正面战场”。
毛泽东提出“到敌人后方去”,八路军挺进敌后的战法被称为“敌后战场”。怎么看这个敌后战场,为什么要到敌人后方去?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这段话,毛泽东写在《论持久战》里。
《论持久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阳谋。不仅国共两党都在看,日本人也在看。这样的阳谋具有最大的力量,在于——即使敌人知道了也无法改变必败的命运。这样的阳谋必胜,在于它拥有的真理性。
这真理性在哪里?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在8月就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为什么要确定“全面抗战”路线?这是针对国民党实行单纯依赖军队“片面抗战”的路线提出来的。
毛泽东提出:“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
真理性就在于,战争并不只是军事与军事的较量。
中国抗日战争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对人民力量的认识,并非抗战时才有。1925年毛泽东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已认识到当时中国工人只有200万左右,而农民有三亿多,只有把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组织起来,则一切帝国主义都会被赶出去。1929年召开古田会议时,毛泽东指出红军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打仗,而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到敌人后方去”。去干什么?仍然是组织群众。
这是因为,日寇占领北平,占领华北,主要是占据城市,最多只占领这些区域的三分之一,在城外的广大乡村,有三分之二的地方仍然是我国民众的。大家都知道“敌后武工队”,你可知它的全称是“敌后武装工作队”。到敌人后方去,主要工作就是组织人民、武装人民。
毛泽东说:“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
你看,组织十里八乡的人民武装,突然向某个日军据点发起进攻。日军打电话求援,电话线被剪断了。我军把炮楼点燃,日寇派兵来救,道路桥梁都被切断了。八路军武工队可以从容地搬走日寇的弹药,撤退到大山的根据地去。像这样随着我军发动人民,武装人民的深入,敌我力量对比势必发生变化,日军最终就陷在中国军民的包围之中。
很多人知道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较少人知道,就在1938年5月(在同一个月),毛泽东还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为什么要写这一篇?
因为抗战初期,共产党内和党外都有许多人轻视游击战争的作用。来自南方的红军官兵,看到北方的平原,不见南方的丛林,也不知这游击战该怎么打了。这就需要纠正一个错觉。井冈山游击战争得以发明,并不因为有树林,而是因为有人民。
游击战是与人民共存共生的一种战争。哪里有人民,哪里就可以开展游击战。明白了这一点,到敌人后方去,把人民组织起来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就不只是具有战术上优势,更具有战略的大意义。
毛泽东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
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在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对日寇作战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八路军只有四万多人,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已有一百二十多万人,解放区有一亿多人民。这一亿多人民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状态,有民兵、有妇救会、有共青团,连儿童也组织起来站岗放哨。这是生机勃勃不断发展壮大的态势。所以,这个“敌后战场”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参加的全面抗战的主战场,是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史,认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根源,也是我们今天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时候仍然要清醒认识和牢记的任务。
我想与大家共同回顾:不少人认为,日本是由于资源短缺而发动侵略战争。这个说法并不准确。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工业总产值严重下降,失业工人多达300多万。日本帝国主义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我相信列宁说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我们不能忘记,几乎所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靠战争掠夺起家的。有学者统计,美国建国244年发动了134场战争。
我们应该记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在山区还是平原,在农村还是城市,在工业时代还是信息时代,国家和军队与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得到人民支持,就是抵抗一切外来侵略,保家卫国,克敌制胜的法宝。
我们还该记住: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不需要发动侵略战争,能够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兴旺发达的社会。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来源:“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