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青龙山赋

原乡文化编辑部:  编辑   陈立忠  汤建林  魏建中  

              

        前言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形成到固化,再从固化到逐渐淡化。        

      我们从抢救历史资料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性、专业化的手段保存和传承具有历史价值的原始记录,确保历史记忆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江夏区有代表性的方言如金口、豹澥、湖泗、山坡、五里界等,我们请当地人用方言诵读地方赋,以求整理和保存原乡方言,相信对以后的音韵学研究,有一个小小的帮助。       

     当今武汉的小学,老师要求学生课堂内外用普通话交流,他们在家也是如此,几乎不说汉(武汉)话。        

     现在的武汉伢,普遍不说方言,特别是刚出生的孩子,家长也不喜欢孩子们说方言,若干年后,有些方言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论进步与退步。


方言版(汤建林)

 

青龙山赋

作者   陈立忠

朗诵   汤建林

 

      楚天名山,沙羡"青龙。一脉九峰,势如游龙,环城抱月,栩栩舞动。逶迤起伏,气贯长虹。盘曲鄂中,翘首苍穹;万千气象,尽在其中。青龙山色,郁郁葱葱。峰峦秀美,满目苍翠;百草葳蕤,万木争荣。曲径通幽,妙趣横生。丛林之间,花香鸟鸣;松涛竹影,景色宜人。阳光煦煦,溪水淙淙。天然生态,日月清风。江夏绿吧,人间仙境。
     青龙山兮,风光绮丽;登峰览胜,俯瞰新城。春夏秋冬,四时奇景。春风染绿,夏蝉声声;橘黄叶红,瑞雪纷纷。三潭印月,碧水粼粼;森林公园,神清气爽。楼台亭阁,小巧玲珑;依山傍水,浑然天成。君爱青龙,情有独钟。人杰地灵,千年遗风。明末名将熊廷弼,爱国精神,彪炳千秋;抗日英雄项德隆;尚昆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

     幸哉青龙山,北伴黄鹤靓影,东听梁湖涛声;西瞻中山名舰,南望通山九宫。见证江夏繁荣昌盛,乐为神州千山一景。
赞曰:
湖光潋滟映青龙,草绿花红乐融融。清风无语染层林,楚天名山耀时空。

注释:
①沙羡: 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江夏郡,设沙羡县治涂口(今金口),此为建县之始。公元589年更名为江夏县;1912年,改名武昌县;1995年,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
②熊廷弼:江夏人,明朝兵部尚书,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领。
③项英:原名项德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皖南事变”突围中不幸遭叛徒杀害。1990年,在武昌县(今江夏区)为项英立了铜像,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

通话版(汤建林)

江夏话是新纸坊话。只是因为纸坊是县城。尽管在1960年武昌县治落户这里时,并不是在纸坊街道,而是纸坊镇管理范畴,不但没有城,建设地也可以用荒山野岭来形容,但是它是一个全新的县治。
​用江夏话,可以浓缩武昌县到江夏区那一段江夏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历程,也更是江夏人在湖北战略支点建设和武汉长江中部城市圈龙头作用的担当。
​江夏话,江夏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45ckuVx9gf9isJMaFsPkQ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