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莫言作品中果真没有“赞美”吗?

图片

  莫言在一次演讲中,言之凿凿地说:“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这句话中,莫言用了一个绝对化的语言表述“永远不”,无论在语言本身还是逻辑上都是不能成立的,但因为这是诺奖得主的话,于是在某些人的眼里就成了真理。

  这一段时间因为眼疾发作,不能长久阅读,但只要浏览网络,总能看见几个作者,似乎他们就是为莫言而生的,每篇文章,都是在为莫言辩护,都是在为莫言唱赞歌。

  不知道听到这几个作者对自己的赞美,心里又该是什么滋味?是抽打自己几个耳光,还是一脚把几位跪舔诺奖的作者踢到天边?

  有幸查到一些资料,莫言作品里不是没有赞美,而是看赞美谁的问题。若是共产党,社会主义,他肯定不会赞美的,若是日本,若是地主,赞美一定不会少的。

  莫言作品中存在一些对日本相关内容的描写,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有赞美倾向的片段:《红高粱家族》:“写中国人‘母亲和我’向葬有侵华日军的千人坟,跪拜磕头。”

  “写侵华日军的脸‘美丽,温暖,漂亮,亲切。’还写侵华日军的脸‘对中国人有一种亲切的吸引力’。”

  “写欺辱中国女性的侵华日军的脸‘没看出有什么恶意’。”“写侵华日军‘容貌俊俏’‘漂亮眼睛’。”

  《蛙》:“姑姑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里住了三个月,有吃有喝,没受罪。

  姑姑说那杉谷司令是个白脸青年,戴一副白边眼镜,留着小八字胡,文质彬彬,讲一口流利中文。

  他称老奶奶为伯母,称大奶奶为嫂夫人,称姑姑为贤侄。姑姑说她对杉谷没有坏印象。”

  《丰乳肥臀》:“日本人不也是人吗?日本人占了高密东北乡,还不是依靠咱老百姓给他们种地交租子?

  他们也不想想,日本人不是爹生娘养的?他们和咱这些老百姓无仇无怨,能怎么样咱?”

  “日本军医救活上官鲁氏母婴三人。”

  《北海道的人》:“这里的美人,并不仅指美丽的女人,也并不仅指人的美好外貌,能够久远地慰藉旅人之心的,还是当地人民表现出来的淳朴、善良、敬业等诸多美德。”

  “日本女人的勤劳和谦恭,日本买卖人对客人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感激,都让我难以忘怀。”“那张笼罩在烟雾中的疲惫的笑脸,会让我们铭记终生。”此外,莫言在《在毁灭中反思》中提到“我从不讳言对日本的喜欢”。

  还称“喜欢日本的优美环境,喜欢日本的健康美食,喜欢日本的温泉,喜欢日本人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待人接物的礼貌周全”。莫言曾表示对他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可以看出他对西方文学创作风格和一些作家的认可。

  他在《窑变》中对卢浮宫、凡尔赛宫的珍宝和建筑等有赞美之词,如“游卢浮、凡尔赛两宫,拍照若干,叹巨匠之神工”“凡尔赛宫叹观止,晶灯万盏放光明”等。

  莫言说,文学艺术永远不能赞美,他到底赞美了没有?他自己做过的事情也不敢承认,这不是在说瞎话吗?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