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警惕内部腐败与外部渗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博弈加剧、科技竞争白热化、信息战与情报战不断升级。国家间的竞争,早已从明枪对抗转向隐蔽较量。从网络空间到供应链体系,从技术合作到学术交流,外部势力的渗透与策反活动愈加隐蔽、复杂、系统化。而与此同时,内部腐败问题仍未根除,个别干部、科研人员、军队成员因贪欲、虚荣或侥幸心理,成为外部势力的突破口。两者交织叠加,构成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要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更高的警觉、更强的意志,打好防范内部腐败与外部渗透的“攻坚战”。

  一、外部渗透日趋隐蔽,情报战线成为无声战场

  近年来,全球情报活动愈发频繁。一些国家不断加大对华情报搜集力度,通过多种手段对我国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重点领域进行渗透和窃密。

  他们的手段更加多样:

  ——有的利用“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等名义,窃取我国科研成果与技术数据;

  ——有的以“高薪聘请”“海外访问学者”等方式引诱策反科研人员或企事业干部出卖情报;

  ——有的通过网络攻击、供应链植入、软件漏洞监控等手段,渗透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系统;

  ——更有甚者,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实施心理战、舆论操纵和策反引导,妄图在思想层面“瓦解防线”。

  近年公开披露的多起间谍案件表明,外部情报机构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隐蔽情报点,试图渗透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一旦掌握内部人员的经济问题或情感弱点,便以威逼利诱手段策反利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标直指国家核心利益与战略安全。

  外部渗透的本质,是通过“点破口”实现“面控制”。他们不一定需要轰动事件,只需控制关键节点、获取战略信息,就能在必要时操控局势、影响决策。警惕外部渗透,已不只是情报部门的任务,而是国家安全体系和全民防范意识的共同课题。

  二、内部腐败是一大的安全隐患

  外部渗透能够得逞,往往因为内部存在有待完善之处。腐败,正是最大的漏洞。一个被金钱和私欲腐蚀的人,很容易成为外部势力的猎物。间谍往往不需要“强攻”,只需“收买”。而被收买的对象,多是手握资源、知情较多、背离理想信念的“关键少数”。

  近年来查处的多起案件表明,个别干部、科研人员、因生活奢靡、权力滥用、利益勾结,最终成为情报渗透的突破口。有的泄露国家科技秘密换取金钱;有的私下与外国组织勾连;有的以职权谋私,破坏系统的公正性。这种“内部人风险”最为致命,因为他们拥有合法身份、掌握核心信息,却背离原则,成为潜伏的“内鬼”。

  腐败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政治安全问题。它侵蚀制度根基,削弱组织凝聚力,破坏决策公信力,使外部势力有机可乘。腐败的危害,不仅在“吃拿卡要”,更在“泄密通敌”。腐败与间谍活动相互勾连,其结果是动摇国家安全的根基。

  三、筑牢制度防线,打通监督链条

  要防渗透、防腐败,根本在制度。必须以系统思维构建多维防线,形成“无缝监督、全域防控”的国家安全屏障。

  一,要健全反间谍与反渗透法律体系,提升执法效能。各级机关、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加强人员背景审查与敏感岗位轮岗制度,强化信息安全防护。

  二,要深化纪检监察与国家安全机关的协同机制。腐败线索、异常资金流动、外部接触行为应实现信息共享与联合研判。技术手段要全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用于识别高风险行为模式,提前干预。

  三,要构建政治安全责任链。各级党委(党组)要强化政治责任,把反渗透、反腐败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议程。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全链条审查与追溯。

  四,要强化教育与文化防线。提升干部、科研人员、军人和公职人员的国家安全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其自觉形成“保密即守国”的信念。典型警示、制度教育、红线宣贯要常态化,防范于未然。

  四、凝聚全民防线,形成整体安全合力

  国家安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全民的责任。要强化全民反间谍教育,普及安全防范知识,让“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大学院校都要把保密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体系。

  媒体要承担导向责任,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虚假信息、外部谣言制造社会动荡。社会组织与新兴行业要建立安全准入和审查机制,防止外资、外部机构以隐蔽手段渗透政治、文化与技术领域。

  国家安全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但其成败关系民族存亡。要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在制度上织密防线,在行动上压实防线。

  以自净自强应对复杂时代

  防渗透、防腐败,实质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外部渗透在外,内部腐败在内,若两者相遇,便会形成毁灭性链条。我们必须以自净的勇气清除腐败毒瘤,以自强的决心强化安全防护。

  在全球风云变幻的今天,一个大国的安全不仅在于武力与科技,更在于制度之稳、队伍之清、信仰之坚。唯有清除内部腐败,堵住外部渗透,才能守住国家机密,稳住政治根基,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宁与尊严。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