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晚,就网传兰山区一饭店因拍摄发布菜品视频被认定为“违法广告”并面临高额处罚一事,山东临沂兰山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具体内容如下:
7月11日,网传兰山区一饭店因拍摄发布菜品视频被认定为“违法广告”,并面临高额处罚。兰山区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
经初步调查,2025年2月15日,当事人涉嫌在网络发布使用国家禁止食用的动物蛤蟆(中华蟾蜍)加工菜品的视频。3月17日,兰山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并于3月24日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3月27日,当事人向兰山区市场监管局提交了陈述申辩相关资料,并主动删除相关视频。5月12日,兰山区市场监管局综合具体事实和危害程度,决定不再作出行政处罚并告知当事人。目前,联合调查组正对该案执法行为开展进一步调查。
饭店因拍摄发布菜品视频被认定为“违法广告”并面临高额处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综合媒体报道得知,主要情况如下:
据小饭店店主黄女士介绍,她在临沂市兰山区经营一家名为钦知坊的老菜馆。饭店的面积不大,只有几张餐桌。今年2月份,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自己随手拍摄的菜品视频。画面里一盆红字标注的“蛤蟆汤”(其实是牛蛙汤,山东方言里“蛤蟆”常指合法养殖的牛蛙,在临沂当地,“蛤蟆汤”本就是常见菜,养殖户都上了山东电视台),接着闪过几盘昆虫食材,最后是自家饭店的门脸。没有价格标签、没有购买链接、连饭店地址和店名都没露。
对她来说,这就是个记录日常的后厨随手拍,发完也没往心里去,哪知一个月后,也就是3月22日,兰山区市场监管局来电,说她“涉嫌违反广告法”,要求立刻配合调查。黄女士当时人在几十公里外的娘家,赶紧在电话里解释,并说一周内肯定回去配合!挂完电话后她就删了视频,心想配合整改总该没事了,可才隔两天,3月24日,一张《行政处罚告知书》竟从饭店门缝里塞了进来,《告知书》内容的重点是:饭店涉嫌发布法律禁止行为的广告,且当事人拒绝配合调查,可以依法重罚,所以拟对饭店罚款45万元。
她怎么都想不通明明电话里说好一周内配合,转头就成了“拒绝”?视频里连店名都没提,怎么就算“广告”了?再说,她的小店总共才几张桌子,一年到头都挣不了多少钱,如今因一个随手拍摄的视频却要被罚款45万,这不是要逼她关店吗?
黄女士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后,按《告知书》要求五天内就备齐材料,提交了《陈述申辩书》和《听证申请书》,讲明自己拍摄的这段视频非广告、无违法。
材料递上去后,黄女士整天提心吊胆盯着手机,生怕错过市场监管局的电话,可足足等了三个月,市场监管局不撤文书、不开听证会、不给任何回音!
终日惶惶不安,无心经营,到6月25日黄女士无法忍受也不想再等待,一纸诉状将兰山区市场监管局告上法院,要求兰山区市场监管局撤销这份《行政处罚告知书》,7月4日,黄女士收到了法院立案审核通过的短信。
此事被网络曝光后,兰山区匆匆成立联合调查组,并于7月11日晚发布“情况通报”,然“情况通报”与市场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告知书》之间,以及这两者与当事人黄女士的实际经历与感受之间都存在着诸多矛盾,简要分析如下:
一、“情况通报”说,当事人涉嫌在网络发布使用国家禁止食用的动物蛤蟆(中华蟾蜍)加工菜品的视频,兰山区市场监管局才立案调查,并于3月24日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然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告知书》却并未提及动物蛤蟆(中华蟾蜍),而是以饭店涉嫌发布法律禁止行为的广告为由立案的。如果真的在网络发布使用国家禁止食用的动物蛤蟆(中华蟾蜍)加工菜品的视频,那首先违反的应该是《野生动物保护法》啊!兰山区市场监管局立案的理由和依据到底是什么?为何兰山区联合调查组与市场监管局关于立案原因的说法不一致?在这个关键点上说法都不一致,这还有一点官方的严肃性吗?
二、 “情况通报”说,3月17日,兰山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并于3月24日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然事实是3月22日兰山区市场监管局才给当事人黄女士来电,说她“涉嫌违反广告法”,为何知情人知悉后仅过两天就匆匆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是否是迫切想得到罚款?
三、“情况通报”说,5月12日,兰山区市场监管局综合具体事实和危害程度,决定不再作出行政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决定不再作出行政处罚并告知当事人”,谁告知当事人的?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告知的?为何当事人一直不知情?否则,6月25日黄女士又怎会一纸诉状将兰山区市场监管局告上法院并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告知书》?
四、兰山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告知书》说饭店涉嫌发布法律禁止行为的广告,这不是为了罚款乱扣帽子吗?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广告的情形限于“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服务,附加购买链接”的商业推广行为。当事人发布的视频旨在展示日常生活场景和餐馆的经营场景,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如实披露商品信息的合法范畴,没有价格标签、没有购买链接、连饭店地址和店名视频中都没露,这是广告吗?
五、兰山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告知书》说当事人拒绝配合调查,这与事实是不符的。3月22日,兰山区市场监管局给当事人来电,说她“涉嫌违反广告法”,要求立刻配合调查。黄女士当时人在几十公里外的娘家,赶紧在电话里解释,并说一周内肯定回去配合,同时在挂完电话后立即删了视频。可才隔两天,3月24日,一张《行政处罚告知书》竟从饭店门缝里塞了进来。为何当事人知悉情况后仅两天就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为何不等当事人从娘家回来配合调查?恐怕是市场监管局想要的不是调查而是罚款吧!
六、兰山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告知书》说拟对饭店罚款45万元。当事人的小店总共才几张桌子,一年到头都挣不了多少钱,如今因一个随手拍摄的视频却要被罚款45万,是当事人正常营收的多年之和。有网友吐槽:“这是不是穷疯了?这哪是罚款,简直就是抢劫。” 还有网友说:“真是手上有点权力,就想方设法圈钱。”
综上可见,兰山区一饭店老板发布日常菜品视频拟被罚45万,是相关地方相关部门趋利执法的“登峰造极”,真是手上有点权力,就想方设法圈钱。
趋利执法由来已久,且近年来呈加重趋势。一些典型案例引发严重舆情和人民群众极大反感。如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的张大爷因转手售卖邻居的芹菜赚了14元,竟因此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5万元钱罚款;他无法接受这笔巨额罚款,迟迟没有缴钱,竟被追加罚款,罚金涨到了10万。又如广东某餐饮店因经营许可范围未包括拍黄瓜,卖了17份拍黄瓜竟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万。再如安徽淮南市寿县双桥镇胜利村的农民老顾因农机去不了加油站加油,开皮卡车去加油站购买1000多元的柴油给田地里的收割机加油,竟被当地路政拦下罚款3万元。顾先生所在的村委会也开了证明,明确说明他用皮卡车拉柴油是为了自家农机加油,执法部门竟也不予考虑。再如据浙江省人民检察院通报透露, 2023年5月下旬起,外省某县公安局民警杨某某、协警占某某为谋取个人非法利益,私自携带警服、手铐、执法记录仪等警用装备驾驶车辆前往浙江、江苏等地,意图以帮忙处理案件为由向企业家索取财物。再加上今年兰山区一饭店老板发布日常菜品视频拟被罚45万,这是相关地方相关部门趋利执法的“登峰造极”。
上述趋利执法行为虽在媒体曝光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纠正,但执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办案人员的冷漠无情却是无法否认的。执法人员中有些人已不仅仅是趋利执法,有的简直已达到搜刮民脂民膏的程度,如卖芹菜赚了14元的老大爷,竟然先是被处罚款5万,后又追加到10万,这还有一点对农民大爷的体恤之情吗?这是何等的冷血啊!诸如此类的所谓执法行为是公权力的蜕变,已严重背离了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法为民的初心。动辄实行过度处罚,这哪里是为维护市场秩序执法,简直是借执法之名行搜刮民脂民膏之实。这样的所谓的执法行为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透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让民众产生执法部门是在“创收谋利”而非维护社会秩序的误解;长此以往,如得不到有力纠正,将会逐渐丧失民心,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鉴于上述情况,为制止趋利执法行为,更是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笔者认为,必须重点做好下列工作:
一、要求并督促政府等公权力部门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及其他各项规定,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勿对人民群众冷漠无情。
二、要求并督促政府等公权力部门的领导及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三、要求并督促政府等公权力部门切实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所有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始终保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自觉。
四、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政府等公权力部门权力的行使进行规范和约束,明确权力的边界和责任;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尽可能限制执法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
五、完善预算管理,制定并严格落实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 管理制度,避免罚没收入“转化”为执法部门绩效;执法部门的经费预算应科学合理编制,与罚没收入完全脱钩;如由财政部门根据执法部门的职能特征、任务轻重、人员数量等核算所需经费,确保其正常运转不依赖罚没收入。
六、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确保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加大政府等公权力部门信息公开的力度,让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接受公众监督,增强透明度,减少权力失控作恶的机会。
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政府等公权力部门的整肃力度,对滥用权力、趋利执法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从严从速问责,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使政府等公权力部门中具有趋利执法等违法违纪倾向者都能受到震慑并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