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廊坊市政府官网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
《情况通报》称,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但网友纷纷质疑,上述通报中被免职处理的“主要负责人”是谁、为何不直接公开姓名等,认为该《情况通报》不够透明。
据《华商报》报道,记者从三河市多个信源获悉,被免职的系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
三河市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付顺义到任不足一年,对工作很上心,但在广告牌匾改色的事上有些偏激,没想到他会因此被免职。
据澎湃新闻报道,15日下午5时许,三河市政府官网“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简历”网页已撤下,无法打开。
根据此前该网页介绍,付顺义,男,汉族,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曾任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委书记,2024年6月,任三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此外,付顺义还担任燕郊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15日下午5时许,付顺义的简历也从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官网撤下。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8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9年12月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据顶端新闻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政法专家告诉记者,在我们的政治、行政乃至法律系统中,“主要负责人”的内涵应该是相对明确的,即某单位之“一把手”。除非正职缺位,否则就党委政府而言,“主要负责人”即指书记或行政首长。就本事件而言,“市委主要负责人”即指市委书记。
该行政法专家分析,之所以不指名道姓,一来或许为给舆论降温,以免将批评对象直指特定人士,更推高舆论声浪;二来也可能是考虑到降低舆论对特定人士的影响,为将来之发展留下更充裕空间。但实际上,试图通过不指名道姓的隐讳方法进行通报和处理,并不能达到平息舆论的目标,既无法阻止公众知悉被免职者为谁,更可能引发公众新的质疑,掀起新一波舆论浪潮。
上述行政法专家认为,此事不应就此而止,后续应有进一步的追责,从决策者到执行者,各相关人士该承担什么责任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否则,将被质疑系应付舆论,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与警戒作用。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一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居然具有如此大的胆量和能量,敢于违背法律与常识,作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决策。考虑到类似的事件并不是第一起,而是时有所见,将来如何防止在“三河”事件之后,再次出现类似的“四河”“五河”事件,是我们真正需要重视的问题。
来源:《中国经营报》综合自《华商报》、澎湃新闻、顶端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