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李克勤| 邓力群对毛主席晚年:从不理解到理解,为何?

  

  【李克勤题记】邓力群晚年对毛主席晚年的实践做了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之后,改变了过去的看法,也就是从不理解毛主席晚年的理论与实践,变成了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说出很多,但总最重要的恐怕还是邓力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探索真理的精神使然。

  10年前百岁老人邓力群逝世,新华社发的消息: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2月10日16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在我党历史上,能称得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人,是不多的。

  宋平这样评价邓力群:

  共产党的理论家,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和中外文化的根基,并善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提出和解决现实问题。他是称得上这样评价的。力群多年做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对歪曲党的理论和历史、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敏感,总是勇于挺身而出。到底是随风偏倒的小草,还是独立支持的大树,在社会的大变革中间,很容易区分出来。力群年届百岁,他的历史,已经给他写下了结论。

  一、1975年主持起草《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

  对毛主席晚年理解的不够深

  据说,1976年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很多人包括胡乔木都做了检讨,但邓力群坚持不做检讨,并且独自承担了1975年起草《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的责任。

  邓小平后来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一个半人顶住了......一个邓力群。

  《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在1976年是作为“三株大毒草”之一被批判的。

  且不说具体内容,就邓力群的做法本身来看,至少可以说明两点,第一,他是个襟怀坦白的人,不推卸责任;第二,他不见风使舵。

  二、1991年邓力群谈“毛泽东热”

  199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被称作“毛泽东热”,邓力群同志1991年曾经做过比较全面的评论,他有如下说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毛泽东热”,从主导的方面看,是一种健康的,进步的、孕育着希望的现象,它是一种凝聚的因素、团结的因素、稳定的因素。

  【李克勤后记】

  邓力群晚年谈毛主席晚年的理论与实践,是以肯定的态度表述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显然不是出于个人感性判断。

  一个是他的人品,襟怀坦白,忠实积极,这与真正的共产党人相匹配;一个是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与敏锐的洞察力相联系。前者属于道器变通之根,后者属于道器变通之基,二者构成道器变通之根基,这样邓力群的道器变通之变,就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识别,所认可,并且愿意去实践——推而行之谓之通,道器变通。邓力群被有些人称作“左王”,说明他的影响力很大,这不是偶然的。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