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那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形势如何?(“好得很”与“糟得很”)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而对于它的形势好与坏的评价也要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去看待。取消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评价一定会造成混乱,而大多数得到的答案一定是那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形势糟得很!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我要说那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形势好得很!站在地富反右坏和官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峰资产阶级立场,一定会说那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形势糟得很。这种评价直到今天依旧存在,根源就在于取消阶级和阶级斗争,造成的根本立场和思想上的混乱。

  毛主席领导的以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相结合。将资产阶级反动派揭穿,打击走资派,那些牛鬼蛇神,都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一切腐朽的意识形态,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被群众摧毁,毛泽东思想空前深入人心,人的世界观得到极大改造,精神力量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这点来说,那边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形势好得很。那些说其糟得很的人,无非是他和他隶属的反动阶级遭到了群众的摧毁。他们那种“人上人”、“不劳而食”、“特权待遇”、“等级制度”的资产阶级法权被人民群众的力量颠覆了、摧毁了,所以从阶级属性出发,他们肯定要反抗、要造谣、要污蔑、要骂娘。

  他们充其量抓住经济建设遭受破坏来说“糟得很”。但事实呢?事实是他们看不见人的思想革命化带来的对作战、生产、劳动等各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就只拿当时的国防科技发展水平来说,我们数次核爆炸、导弹核武器试验等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明明是形势好得很嘛!

  那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简单青年人要关心国家大事。就是要大破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一句话,就是要大立毛泽东思想。因为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未来。

  那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改造人的伟大得思想文化革命。让人们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千万不要忘记无产阶级专政,千万不要丧气无产阶级的革命青春,就是在这样的改造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人如焦裕禄、陈永贵等等。从这点来说,难道我们能说形势糟得很嘛?不能!应当说形势好得很!

  那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就是要大破资产阶级的“私”字,大立无产阶级的“公”字,彻底改造世界观。它是一场认真的演习,将星星之火播种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它更是要把人民群众起来监督政府的大民主实践到底,它也是防修反修的生动实践,它还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从这点来说,我们要说它的形势好得很。

  当时我们内部腐化变质,修正主义上台,毛主席有点担心,全世界100多个党,大多数已经不信马列了,如果自己去世后出了赫鲁晓夫,彻底抛弃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几十年中国革命的路就断了,几千万烈士的血就白流了,人民的利益更没法保证。毛主席觉得,应该让全国人民受到一点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演习,左派、右派和动摇不定的中间派,都会得到各自的教训。”至于个人而言,成功的话,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失败了无非是粉碎而已。

  毛主席为了把革命青春发扬下去,他不惜准备跌得粉碎:为了革命青春斗志昂扬,为了革命事业不走错路。他用3个月的时间,8次接见院校师生1100万人,意思就是,我和人民站在一起。而那时的毛主席已经74岁,每次接见师生都是早晨登上天安门,然后一直站在那里,不停的挥手喊话,尽量让底下的人都看到他,直到晚上才能休息。如此一天下来,毛主席的脚都肿了。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一群楞头学生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堂堂大主席稍微意思一下就行了,何苦折腾自己呢?毛主席不听,非要拖着一身疲惫见学生们。直到秘书劝毛主席停下来吧,他才说了实话。

  他说年轻时在广州见过孙中山,那种情景让他终生难忘。孙中山对他很重视,让他做了候补中执委员,所以这辈子做事情都要对得起孙中山。列宁去世太早,苏联年轻人见过列宁的不多,所以毛主席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见到他,能够明白他的理想和期望,将来继承老一辈的事业。

  因为毛主席相信,面前的几百万年轻人里,一定能出人才,将来可以继承他的事业。他笃定的告诉秘书:

  “我见到了孙中山,记了一辈子,至今不忘。他们见到我,也不会忘记我的,会去研究我的。”

  说完便转身向学生们挥手致意。

  毛主席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只要我们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到群众里面去,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通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牛鬼蛇神和困难险阻,就能放眼看未来,坚定理想信念!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