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李昌平:大规模“返乡滞乡”之对策

图片

  从经济发展数据上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5%以上的增长,风景这边独好,应该不会发生农民工及子女大规模“返乡滞乡”之现象。如果万一发生了,后果会很严重。因为呀,农民家庭收入主要靠打工,一家少一个人打工,全家收入就得下降一大截。一旦发生农民工及子女大规模“返乡滞乡”,就会同时发生大规模返贫,“两个确保”就肯定保不住了,还会引发农村潜伏着的土地分配不均的矛盾!

  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发生了农民工及子女大规模“返乡滞乡”,是不可以用人盯人的帮扶措施应对的,因为这既增加不了就业机会,也消除不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矛盾,是政治正确而经济错误的应对办法。

  该怎么应对呢?

  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发行特别国债或压缩无效投资,立马把农村65岁的老人的养老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把1.5亿农村老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把农村养老事业发展起来;

  第二,在第一条实施的同时,把65岁以上农村老人的承包地收回集体,再承包给18-60岁的无地农民,消除农村因土地分配不均而积累的矛盾和对立情绪;

  (上述两条,把1.5亿老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农村养老事业发展起来,让“返乡滞乡”者有活干、有事干,安居乐业)

  第三,以乡镇为单位建集体经济联合社,联社下设N个部门,如:资源资产管理部、信用合作部、保险部、农机服务部、“粮食银行”、“土地银行”、“房宅银行”、统购统销部、技术服务部、品牌部、产权交易部、就业辅导部……养殖专班、种植专班、加工专班……康养中心、旅游中心、大食堂等。以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为主体,做农业产业链闭环及全链服务组织化、自主化、在地化、金融化。全国搞一乡一品、订单农业;

  第四,扶持各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组团在各大城市开设农产品惠民超市及配送中心,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营销去中间环节;

  (上述两条,让农业全产业链回归农村,归还农民,彻底改变农业全产业链90%的环节不在农村、不归农民的问题)

  第五,由政策性保险公司为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的保险部提供再保险服务;由政策性银行为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的信用部提供资金托管增值服务;由中央财政为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的保险部提供农业保险补贴、为信用部提供“种子”资本金、为“粮食银行”提供储粮资金贴息及储粮补助,原有各种农业补贴统一进入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统筹使用。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归属乡镇党委领导。

  第六,允许农户承包地在集体经济组织的信用部抵押贷款,允许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村集体(承包地、房宅等);允许市民有偿加入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七,优先支持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央国企合作,从事煤、风、光、水、热、气、草、沙、林等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经营;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公司在A股上市;

  第八,把生猪定点屠宰、新能源汽车充电等特许经营权还给、或特许给乡镇集体经济联合社。

  第九,把高标准化农田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许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采用先实施、后验收、再补助的办法,以工代赈。

  第十,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新型五区规划及建设,即: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未来村,住人的);新型集体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搞加工业的,集体经营产权,新市场主体经营产业);新型大农区规划建设(现代种植业+风电);新型养殖区规划建设(现代养殖业+光电);新型康养休闲区规划建设(养老村,康养+休闲等)。为农村农业的资源资产化、股权化、资本化打下基础。

  总之吧,要让农业全产业链回归农村农民、要让农村农业能内生就业机会,要让农二代农三代能在农村农业安居乐业。

  随着美国反全球化操作的不断深化和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是必然的、或许还是长期的,如果农村农业的发展模式还继续过去的“转移农民”“挤走农民”“消灭农民”政策策略,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工在“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囧境中变成“无业流民”。一个“无业流民”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现在,必须重新思考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战略了,刻不容缓!

  乡村,是中国的动力之源,消灾之所!过去是,现在是,或许将来还是。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