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谭泓: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与张维迎商榷之二

1.jpg

 

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

——与张维迎先生《市场的逻辑》商榷(之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理论都是必然要遭到人民批判的理论。

 

【观点之一】私有产权、自由价格、企业、企业家、利润,这些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隐形的眼睛得以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前言(vi));我将市场经济归结成这样一个公式:市场=价格+企业家(前言(vii))。

 

【商榷反驳】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张维迎先生将市场经济归结成“市场=价格+企业家”这样一个公式,将“私有产权、自由价格、企业、企业家、利润”作为市场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那么,人民在“市场经济的公式”与“市场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并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张维迎先生将人民置于“市场经济公式”与“市场运行制度”之外,是否回到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之前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是否忘记了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忘记了我们所处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便秉持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扎根人民、忠于人民、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一种价值观念‘是谁的,最终为了谁’,就会以谁的地位、立场、利益为根据,反映和代表谁的意志。所以构成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的第一个基础,就是确立价值主体”。(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5页。)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秉承马克思主义“否定不公正”、追求社会公正的鲜明价值取向,根本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为了少数人”的片面价值立场。

 

为此,张维迎先生缺少人民的“市场=价格+企业家”的市场经济公式、“私有产权、自由价格、企业、企业家、利润”的市场运行制度,不仅是脱离人民的苍白无力的理论,同时,是损害人民利益的理论,必然是要遭到人民批判的错误理论。

 

【观点之二】世界上只有一类组织,可以合法地不需要使别人幸福,自己就可以幸福,这就是政府。……尽管我们理论上讲政府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是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但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政府收的税一定不高于它为人民服务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第5页)

 

【商榷反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6页。)马克思主义“执政为民”为本质的政府,只有一个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幸福”。不仅依靠税收全部服务于人民,而且带领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十年来“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的情况: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改造棚户区住房四千二百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二千四百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十亿三千万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马克思指出:“现代国家由于税收而逐渐被私有者所操纵,由于国债而完全归他们掌握;现代国家的存在既然受到交易所内国家证券行市涨落的调节,所以它完全依赖于私有者即资产者提供给它的商业信贷……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互相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12页。)马克思正是基于如上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私有制特征,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尤其,1871年巴黎公社对所有公务员,“从公社委员会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99页。)公职人员失去特权,政府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机构。

 

为此,张维迎先生关于“政府,可以合法地不需要使别人幸福,自己就可以幸福”、“没有办法保证政府收的税不高于公共产品的价值”的观点,停留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维,忽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机构,必然是脱离社会主义“人民主体论”的错误理论。

 

【观点之三】在中国大量的技术专利是个人申请的,创新没有变成公司制度化、日常化的行为。这是影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跟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有关。

 

【商榷反驳】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还是从“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以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技术专利必然是发明创新创造的主体当事人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六条“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第七条“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等,充分体现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第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第十三条“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第十五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等,充分体现着“保障人民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45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保障人民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主张。张维迎先生则完全站在公司资本立场,认为“创新没有变成公司制度化、日常化的行为”,成为“影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不仅是脱离人民的苍白无力的理论、不为人民造福的没有生命力的理论,同时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为资本谋取利益的理论,必然是遭到人民批判的理论。

 

【观点之四】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他们手中都有值钱的东西——土地、住宅、宅基地,但他们不能卖,即使进了城,也只能放在那里。……如果农民真正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把那些宅基地卖了,在城里至少可以买一个40平方米的房子,他就跟城里人一样了。(第39页)

 

【商榷反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张维迎先生认为“在城里至少可以买一个40平方米的房子,他就跟城里人一样了”,会一样吗?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是什么?农村百姓的乡土情怀是什么?农村百姓的心是什么?

 

如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如何树立大食物观、如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如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果“农民都把宅基地卖了,在城里至少可以买一个40平方米的房子”,那么乡村振兴战略谁去落地实施?尤其,“在城里买一个40平方米的房子,他就跟城里人一样了”,是不是思考得过于简单了?“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在城里买一个40平方米的房子”,就可以实现百姓对如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吗?是否应该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作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尤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举。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生存的首要条件;出卖土地,就是走向自我出卖的最后一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页。)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通过立法严禁境外资本租赁美国的农业土地,日本和我国台湾等亚洲农业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允许城市资本下乡、反对土地向资本集中、更不允许土地向国际资本集中,为什么美国政府控制下的世界银行极力主张中国“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和资本下乡真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吗?尤其,张维迎先生直接建议“把宅基地卖了,在城里买一个40平方米的房子”,是否是在推动“走向自我出卖的最后一步”?这必然是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更是损害人民利益的理论,必然是遭到人民批判的理论。

 

【观点之五】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二个标准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是不是有成本更低、效率更好的替代方案。比如,北京想控制汽车的保有量……如果用拍卖牌照或城区收取通行费的办法,是不是更好一些?摇号的办法不能将有限的汽车增量资源分配给最需要汽车的人和企业。(第104页)

 

【商榷反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需要社会公平公正的机制推动,而非“金钱至上”的错误导向。当社会公共资源不足时,以体现“公平公正”的概率摇号,还是“金钱至上”的“拍卖牌照或城区收取通行费”,是能否“站稳人民立场”、是否“守的是人民的心”的最直接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习近平《2014年新年贺词》,2013年12月31日。)“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导向和价值追求。即使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卡尔达诺提出的“概率”(Probability)概念,来源于拉丁语“probabilitas”,最初解释为probity。Probity的意思是“正直、诚实”,它是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例如,从一批有正品和次品的商品中,随意抽取一件,“抽得的是正品”就是一个随机事件。以体现“公平公正”的概率摇号,既是“概率”源义“正直、诚实”的公平正义追求,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集中体现在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极端不平等,与中国人民一道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平正义“创造了根本政治与社会条件”。(冯颜利《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践行与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带领全国人民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根本制度上奠定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基本矛盾,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此,张维迎先生“以拍卖牌照或收取通行费的办法,将有限的汽车增量资源分配”的理论,再次凸显“金钱至上”的错误导向,同样不仅是脱离人民的苍白无力的理论、不为人民造福的没有生命力的理论,而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为有钱人代言”的理论,必然同样是遭到人民批判的错误理论。

 

【相关阅读】
谭泓: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局限性的批判与超越——与张维迎商榷(之一)
 
(作者系青岛大学劳动人事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劳动人事研究基地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