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上海朱永嘉先生因新冠去世

  今天上午听到消息,上海的朱永嘉去世了。

  据他儿女发布的讣告,他是因新冠引起的呼吸综合征,于今天(2023年1月5日)早上4:35分离世的。

  现在的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朱永嘉这个名字了。毕竟,他是92岁的老人了,还属于那种抛落社会边缘的前朝遗民。在这个尊崇权力与资本的时代,不可能招致世人瞩目。

  但在我这样的“造二代”眼里,他却是最耀眼的明星,是值得尊敬的前辈。

  朱永嘉解放前就参加地下党。建国后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早在文革之前,他就与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组织了一个集体笔名为“罗思鼎”的学习小组,其实就是要像雷锋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之意,聚集一起自发研究历史问题。这个小组后来成为文革时期著名的上海市委写作组。与北京的北大、清华联合组成的大批判组“梁效”齐名。朱永嘉就是这个写作组的组长。

  1965年,身为明史专家的朱永嘉协助姚W元,参与撰写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由此受到张C桥、姚W元的器重,并开始近距离接触毛主席,登上政治舞台。

  文革中,他是上海市委常委。除了直接领导上海市委写作组,为张C桥、姚W元等人写作文章,还主持《红旗》杂志的组稿工作;创办了复旦大学的学报《学习与批判》、工人阶级文艺刊物《朝霞》等。毛主席晚年,他受命组织人员专门为毛主席标点古文86篇。当然,最有名的,是遵照毛主席指示,为王洪文讲解《后汉书·刘盆子传》。

  以上简略可知,他是文革风云人物。

  不过,我、以及我的同志们尊重他,却并非仅仅为此。

  1976年10月6日,当北京的那四个人被以非常手段抓起来后,虽对外严格保密,但上海高层已根据各种迹象大致可作出相应的推测——是静待其变还是有所动作?众说纷纭、难有决断之下,唯朱永嘉在10月12日的上海市委常委会上振臂一呼,明确主张武装抗争。

  朱永嘉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先抓人,然后宣布一个决定,说几个人反党。困兽犹斗,我们要干,拉出民兵来,打一个礼拜不行,打五天三天也好,让全世界知道,就像巴黎公社那样!各地可能会有反应,可以发告全市人民书、告全国人民书,还可以发一点有针对性的语录,或者赫鲁晓夫如何上台的材料等等……

  “打嘛!干嘛!打他个巴黎公社,虽败犹荣!”——这是他当时的原话。

  历史虽然没有顺着这个思路写下来,但足以看出朱永嘉的“时穷节乃现”。

  他不是一时热血上头的书生意气。上海市委常委会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却按原来的工作日程,照旧安排他带队出访日本。好多人都认为,朱永嘉肯定不会回来了,他应该借此机会逃亡海外。

  朱永嘉却说,你们放心好了,我不会跑。一人做事一人当,做人这一点骨气总要有的吧!

  出访任务结束,飞机刚一落地,他就被武装押送到秘密地点隔离审查。成为文革结束后,上海高层第一个被抓的人。编号一〇一。

  1982年8月23日,隔离审查6年后,他被判刑14年。其中一项指控,就是妄图组织武装叛乱。

  作为一个通晓历史的学者,他坦然看待自己的沉浮遭际。在上海提篮桥监狱里,从头读起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和《资本论》。还帮助监狱成立了大专班,辅导一些有志向的年轻服刑者学习文化,参加高考,改写了人生。

  朱永嘉是1988年12月因病保外就医,提前两年出狱的。

  他在晚年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注译、校点古籍五百余万字,赚取稿费,维持生计。还公开出版了《读史求是》、《论李贽》、《论曹操》、《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刘邦与项羽》、《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等十多本书。并注册新浪微博和博客,发表各类文章五六百篇。

  朱永嘉给年轻一代的题词

  不仅评价历史人物,回忆文革历史,他也对时政问题多有点评。但不论涉及哪个方面,他的信仰和立场都明确无疑。对追随毛主席继续革命思想所遭遇的一切,更是无怨无悔。

  在毛主席诞辰115周年的时候,他曾经写过一封给毛主席的信,向自己的导师汇报这几十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他其中写到:

  毛主席,您离世以后,我们的境遇发生了根本的逆转,我们所做的一切受到了组织上的重新审查,我被带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被判了十四年徒刑,一下子被打到最底层,剥夺了自由和工作的权利。

  对这一切变化,我无怨无悔,我做了什么,我为人的准则我自己心里有数。

  记得我是88年末离开监狱回家的,那时正是改革开放的起步年代,我实在没有办法也为此出一份力,发一份光。

  记得曹操曾经给将去世的蒯越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如果您返生的话,我要说的也还是这一些,不如有一些人在您生前与死后完全表现出两付截然不同的嘴脸。

  记得您曾经反复用《诗经》中"靡不有始,鲜克有终"的话告诫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保持革命的晚节。做人也确实应该慎始如终,始终如一,要做到这一点,人得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骨气。

  这精神这骨气,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孟子所讲的那股浩然之气,否则的话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的小人焉哉!他们还不如我这个被逐出教门的信徒心诚意正……

  2021年,巴黎公社150周年之际,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聚集的网络平台《激流网》,准备约请曾主张再打一个巴黎公社、“虽败犹荣”的朱永嘉与另一位研究文革史的国际友人阳和平对谈“从巴黎公社到上海公社”。已耄耋之年的朱永嘉慨然接受。但这个对谈因不可抗力,最终未能举行。随着朱永嘉的逝去,这也成为永远的遗憾。

  作为我个人来讲,更有一个遗憾——既然自诩“造二代”,自然也早就希望拜访这位虽败犹荣的造反派。希望当面聆听他纵论历史,畅谈未来。谁知每次去上海,却总是阴差阳错,乃至到今天他逝去,也未能了却这个心愿。

  但相信他所坚持的“虽败犹荣”的精神,一定会薪火相传。

  上海出过很多风云人物。以文人姿态,却充满革命者的气节与操守,把大写的自己永远刻在历史上的,就有张春桥,戚本禹,和刚刚离去的朱永嘉。他们都是值得敬仰的人!更应该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学习。

  朱永嘉与戚本禹

  虽败犹荣的朱永嘉,永垂不朽!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