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赵磊:“信马者”的试金石,试试如何?

赵磊:“信马者”的试金石,试试如何?

  

(一)心结

 

  对于用辩证唯物主义逻辑去解释人类社会的唯物史观,很多人,包括不少自诩“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就是不能接受。他们心中有一串解不开的心结:

  (1)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那么人类社会也就如同客观自然界一样,具有了历史“必然性”。

  (2)问题是,这种承认“必然性”的历史观是不是“决定论”(注1)?如果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决定论”,那么,又如何解释历史“决定论”背后的“目的性”呢?

  (3)进而言之,如果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决定论”的话,那么,人们只有用人的主观“目的性”,才能解释历史的“决定论”。

  

(二)悖谬

 

  这个心结力图证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悖论:

  如果说,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决定论”的,那么,“决定论”的历史观就必定具有“目的性”。

  由于“目的”与“意志”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所以嘛,倘若认可“决定论”,那么就必须认可“目的论”;如果认可“目的论”,那么就必须认可“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者”从上述推理中创新出来的结论是:只有接受“非决定论”(过去称为“不可知论”,今天称为“不确定性”),马克思主义才能摆脱“唯心论”强制收编“决定论”的悖谬。

  为了把马克思从这个悖谬中拯救出来,从此以后,唯物史观改名换姓成了“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变成了历史“选择论”(注2)……。

  问题是,如果马克思的历史观是“非决定论”,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必然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道理很简单:

  一个“非决定论”的历史观,必然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历史观;一个“不确定”的历史观,又何来历史的“必然性”可言?

  如此一来,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岂不成了无稽之谈?

  

(三)“决定论”的本体

 

  其实,“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对历史“决定论”耿耿于怀,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把历史“决定论”等价于历史“目的论”了。

  我必须强调:虽然“目的论”(即,把历史看作是受某种主观意志支配的产物)一定是“决定论”,但“决定论”未必是“目的论”!

  因为,历史“决定论”既可以被解释为历史是“有目的性”的,也可以解释为历史是“自然而然”的。

  毋庸讳言,承认历史具有“必然性”,就必须承认历史“决定论”。但是,认可历史“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必须认可历史是有“目的性”的。换言之,人们既可以把历史的“必然性”解释为由某个意志支配的“有目的”的过程,也可以把历史“必然性”解释为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自然过程。

  从本体论讲,有两种逻辑可以解释历史“必然性”(“决定论”):一种是“唯物”的逻辑,即唯物的“决定论”;另一种是“唯心”的逻辑,即唯心的“决定论”。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四)唯心之逻辑

 

  “唯心”的逻辑很轴,它总是要把历史“必然性”与历史“目的论”挂钩。而“目的论”在本体上又被归结为人的“主观意识”。于是在唯心史观那里,历史“必然性”被视为外生于发展过程的某种神秘意识(如上帝)的结果,而不是内生于发展过程之中的“自然而然”的矛盾运动过程。

  如果不从某种神秘的“主观意识”去展开历史的“目的性”,那么,人类历史的“必然性”又怎么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呢?

  要么“目的论”,要么“不确定”,二者必居其一。

  总而言之,历史“目的论”必须招安历史“决定论”,历史唯心论才能完胜历史唯物论。

  这,就是唯心史观“决定论”的全部秘密之所在。

  

(五)唯物之逻辑

 

  “唯物”的逻辑则不然。

  唯物史观不是从“目的性”出发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是从主观意识中去寻找历史“必然性”的理由,而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寻找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并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于是,在唯物史观那里,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被看成是内生于发展过程之中的“自然而然”的性质。

  自从有了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就不再由某种神秘意志所设定的“目的性”来左右了。

  

(六)分裂的人格

 

  很多自诩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一边言说着人类历史的“必然性”,一边苦苦思索着“必然性”背后的“目的性”。

  他们压根就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一个没有“目的性”的历史“必然性”,何以可能?

  他们更无法容忍,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历史“必然性”:一种悬置了主观“目的性”的历史“必然性”,一种“自然而然”的历史“必然性”。

  于是,他们彷徨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两端,摇摆于“必然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我思故我在”的主体饱受着人格分裂的摧残,最终也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纠缠。

  再以后,学界中的人们也都看到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较上了劲,二者从此不共戴天,水火不容,有我无他。

  我想,若马克思在天之灵有知,或会如雄狮一样发出如下质问:

  难道承认“决定论”,就必须接受历史“目的论”吗?!

  难道拒绝“目的论”,就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吗?!

  

(七)试金石

 

  上述质问,就是区别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试金石。

  试金石,一种可用来鉴别黄金的石块,矿物学的名称叫“碧玄岩”。用黄金在试金石上面刻画一条纹路,便可以鉴别黄金的成色。

  自诩“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请你们在这块试金石上面刻下自己的痕迹,如何?

  马克思说:“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

  ————————————————

  注1:所谓“决定论”,即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持“决定论”的人虽然承认历史具有“必然性”,但支撑历史“必然性”的世界观却截然不同:一种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即唯物史观;一种是基于唯心主义的理所必然性,即唯心史观。至于机械唯物主义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已深陷“不可知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且久矣。这种“不可知论”的现代升级版,目前正在“不确定性”的泥坑里乐此不疲打滚撒欢,压根不知历史“必然性”为何物,容另文讨论。

  注2:有人以为,只要用历史“选择论”的名称替换掉历史“决定论”,就可以消解“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从此就超越了马克思。如此拙劣的学术投机,为当今浮躁的学界又增添了几分笑料。

  (2019年4月23日)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