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身边人“世界上影响最大最广的音乐电影是哪一部?”很可能得到的回答是美国1965年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之类的外国电影。大部分人想不到会是1961年大陆的彩色电影《刘三姐》。
B站超清修复字幕版《刘三姐》链接:https://b23.tv/av8068391
▲电影《刘三姐》海报之一(当时壮族作“僮族”)
片名:《刘三姐》
创作时间:1960年
上映时间:1961年
关键词:古装/音乐/风光/剧情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本片导演:苏里
编剧:乔羽
词曲改编:雷振邦
主演: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张巨光、张文君、梁音
配唱:傅锦华、蔡秀英、李敏玲
对白配音:张桂兰、陈汝斌
演奏和群唱: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
协助演出: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文工团、阳朔县文工团,桂林市桂剧团、彩调团、歌舞团、文场剧团。
说起刘三姐,我小时候就已经在课外书上看过她的传说。那时候觉得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广西民间传说,对电视上播放的电影《刘三姐》还没什么兴趣。时间一晃过了10多年,几个月前,我偶然发现B站和一些论坛上有很多修复版的老电影,于是就兴致勃勃地关注起了这些老电影。看到《刘三姐》的时候,我不禁被电影里的人物、歌曲和风景吸引住了。后来买了一些关于《刘三姐》及其主演的书,又看了演员上电视节目和访谈的视频,进一步了解了这部优秀的电影。
之所以非常想谈谈这部电影,一来是觉得这部电影非常优秀,值得被我们再关注。二是因为看到网上有一些人对这部电影的荒谬绝伦的观点。
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这部电影。
★(一)剧情
1961年上映的电影《刘三姐》是根据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和当地彩调剧改编的,电影里的故事并不复杂:
刘三姐(黄婉秋 饰)是一个喜欢唱山歌的勤劳农家少女,因为不满财主牛员外的苛捐杂税,所以抗交租税,并用唱山歌的方式反抗财主,她唱出了乡民们的心声,获得了支持,因此引起牛员外的恐慌和仇恨。刘三姐的父母被迫害致死,剩下她和二哥(梁音 饰)相依为命。有一天刘三姐在江边石崖抓藤砍枝的时候,牛员外砍断了藤,刘三姐坠入河中。另一个乡的李渔夫(张巨光饰)和他儿子阿牛(刘世龙 饰)在江上捕鱼时遇到顺流而下的刘三姐并收容了她。这引起了当地财主莫怀仁(夏宗学 饰)的警惕,他已经收回了同样抗交苛捐杂税的李渔夫的地,但是不能容忍李渔夫打鱼不交税,更怕他和刘三姐会一起闹出更大的民乱,于是派管家莫进财(贺汝瑜 饰)去李渔夫家要渔税。
乡亲们早就听说刘三姐的事迹,便纷纷涌到李渔夫家听刘三姐唱山歌,这时管家来叫李渔夫去莫府,李渔夫用山歌嘲讽了管家一番,刘三姐和乡民们也来助阵,管家眼见不妙就跑回莫府了。
正当刘三姐和姑娘们在茶山采茶唱歌时,阿牛和一众小伙儿来对歌,妙句频出,场面十分活泼欢乐。这时财主莫怀仁坐轿上山来了,说要把刘三姐请到莫府去,实则是为了驯服这个可能引发乡民们集体反抗财主的带头人。刘三姐不屑地用山歌嘲讽了莫怀仁,莫怀仁露出了真面目,不许乡民们再唱山歌,并钉牌禁止乡民们再采茶。大伙儿心起怒火,痛陈财主的残酷剥削,砸了财主的禁牌。最后刘三姐提议改日用对歌的方式来决定,若自己输了,以后再也不唱山歌。莫怀仁为了赢得对歌,请了好些秀才来帮忙。但打头阵的三位秀才都是典型的只会读死书,对唱山歌并不在行,只会用压迫底层的统治礼教的招安诱惑甚至威胁的唱辞,被刘三姐和乡民们怼得屡屡败下阵来。
莫怀仁见对歌不成,于是暗中派人绑架了刘三姐,并用绫罗绸缎、玉盘珍馐和各种优渥条件来诱降她。刘三姐不从,于是莫怀仁把她关了起来。莫府里的两个丫鬟本身就憎恨财主,她们出谋划策,和阿牛等乡民们一起趁着夜色,里应外合救出了刘三姐。莫怀仁带人乘船追去,却被乡民们用山水地形、服装和山歌耍得团团转。
脱险的刘三姐和阿牛在江上行舟对歌,表露情意。他们终于在大榕树下定情,喜结百年。
这部电影的背景和逻辑非常清晰,就是在封建社会的古代广西,有财主“十担香茶九抵税,十箩稻米九当捐。剩下一箩养儿女,财主又把饭碗端。”的残酷压迫,才有了刘三姐这样敢于反抗的传奇人物。但我看到有许多急于给财主洗地的人,拿财主和秀才待人礼貌客气来说事儿,却对以他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稳坐千百年的剥削阶级地位和对乡民残酷的压迫做了选择性失明。财主莫怀仁垄断土地和江河,把土地租给农民并收取90%的税,连在自古天成的江上打鱼都不放过。对于敢于反抗的人,先礼后兵,从者招安成了剥削者的犬鹰,不从者绑架囚禁乃至直接杀害。在现实历史记载中,许多封建地主杀起农民来可是不眨眼的。
如此残酷无情、恶毒无比的财主,怎能为他洗白?
刘三姐的传说传遍了中国南方十多个省份,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北宋。而电影《刘三姐》则是根据广西的壮族(原写作“僮族”)版本的刘三姐神话故事改编的,剧情和歌曲基本来自当地彩调剧。可以说,这部彩调剧吸取了经过千百年发展演变的民间传说,生动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历史,和许多民间神话传说一样,它是反映底层人民痛诉地主压迫剥削、表达对美好生活包括爱情的渴望的经典作品。
★(二)表演和角色
表演非常自然。电影中的欢歌场面时所有入镜的演员都是笑眯眯的,很多有近景的群演是剧团的演员,但在和秀才们对歌的时候,背后站了好几千的自备服装的群众,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到位。
当然片中最大的表演亮点当属饰演刘三姐的黄婉秋。她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有16到17岁,经过导演的悉心教导和演员张巨光(片中李渔夫的扮演者)的帮助,她把角色演得非常有魅力。表情生动有神,眼波流转非常灵动,无论是和乡民对歌,怒斥财主,还是感情戏,眼睛成了黄婉秋俘获观众的利器,真有道是“顾盼生辉”,把喜悦、愤怒、嫌弃、无奈和娇羞演绎得淋漓尽致。
刘三姐的形象是勇敢和娇羞结合。她是电影里最具神话色彩的人物,是早就因为反抗财主而闻名乡里乡外的女英雄,在父母被害、自己被砍藤坠水后,有爱唱山歌的乡民们的帮助,她不变本色,依旧勇于当面讽刺财主和附庸文人、不惧威逼利诱。
▲女主角刘三姐(黄婉秋 饰)
而在和舟妹相处时,她又是一位温柔的姐姐;在屋里缝绣球的时候,对着镜头含情脉脉、暗送秋波的表演叫人喜爱,使人称妙;给阿牛表露情意的时候,抛绣球前的神态动作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一个怀春少女的娇羞。
刘世龙演的男主角阿牛是一个经常笑容满面的阳光青年,他即便是和群演们一起在刘三姐后面听歌做背景时也总是笑露出洁白的牙齿。他是一个勇敢的青年,敢纵身入江捕鱼、敢砸财主的禁牌、敢爬进莫府楼中营救刘三姐,但他对待心爱的刘三姐却非常腼腆:偶然听到刘三姐的心上人是自己时不慎弄出声响、为了不被发现害羞地跑远了;在营救刘三姐后泛舟江上仍然把绣球还给刘三姐……多么形象的一位对心上人腼腆但很有正义感很有安全感的汉子。
▲男主角阿牛(刘世龙 饰)
说个题外话,我在看《刘三姐》时发现它和《英雄儿女》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女主角都是少女,眼睛都很灵动抓人;男主角都是刘世龙演的,都是阳光勇敢的大哥哥形象。《英雄儿女》里独自一人奋战在阵地上、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王成就是刘世龙演的。
本片的反派,财主莫怀仁(夏宗学 饰)最开始以文质彬彬的面貌示人,但是在刘三姐不愿意去莫府接受他的招安,尤其是对歌对输了以后,便露出了真面目,绑架了刘三姐,加以囚禁和威逼利诱。他始终觉得这是他的天地,农民们有地种、有吃有穿都是他赏赐的,他觉得“十担香茶九抵税”是天经地义,一直干着剥削压榨劳动人民的恶事。
▲财主莫怀仁(夏宗学 饰)和管家莫进财(贺汝瑜 饰)
有人质疑为什么莫怀仁不直接杀了刘三姐,反而还会同意和刘三姐对歌?是不是财主太仁慈了?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在原来的彩调剧里有和秀才对歌的部分,这部分是地主和农民两方的矛盾集中碰撞的地方,用山歌表现出来,非常有趣生动。只从内容趣味来说,如果砍了这段对歌改为财主捕杀刘三姐,也就丢掉了一个展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山歌的环节,这会使电影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二,从剧情前后来说,正如莫怀仁第一次登场,就已经在莫府和管家讨论刘三姐的时候就提到的那样,他非常害怕再出现山歌引发的民变;而且他非常自信这些老大粗的农民对歌是赢不了他的,因为他可以请来一大船的秀才来帮忙。而如果真的直接杀了刘三姐,反倒会立刻引起激烈的民变,场面更难对付。
所以出于维护他自身统治秩序的考虑,他选择损失最小的方式来对付刘三姐。如果他真的仁慈,又怎么会一直以来如此残酷地压迫剥削农民,还要急于招安和扼杀还没开始反抗他的刘三姐呢?莫怀仁只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一个缩影,这个阶级千年来一直高踞在劳动人民的头顶上,喝血吃肉。即便历史上有这么一些热心于救济农民和给农民孩子上学的地主,也没有去动摇这个残酷的统治秩序。所以给这位地主洗地是异常荒谬的。
影片中的几位配角的形象也很生动:李渔夫(张巨光 饰);舟妹(张文君 饰);刘三姐的二哥(梁音 饰);经常和二哥一起活动的歌迷(张宁 饰);还有莫府管家莫进财(贺汝瑜 饰)和那三位秀才(马骉 饰陶秀才,徐峻泰 饰 李秀才,李万城 饰罗秀才)。
李渔夫是电影里第一个和刘三姐搭话的角色,他性格豪爽,也同刘三姐一样敢于反抗财主压迫,正是善良的他收留了刘三姐,让刘三姐有了安身之处。在后来用一首《我家不是财神庙》怼了管家,那翻白眼的眼神和叉腰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他对财主的蔑视。当刘三姐快要和秀才对歌的时候,他主动撑船,带着三姐去拦住迟到的秀才,让刘三姐打了个漂亮的第一仗。最后参与营救刘三姐、佯攻莫府大门。这是一位多么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老农夫。
▲李渔夫(张巨光 饰)
舟妹是阿牛的妹妹,她天真可爱,和刘三姐形同亲姐妹。她早就发现刘三姐和阿牛的情意。在对歌时,李秀才诱惑她嫁到莫家去的时候,她委屈地哭了,刘三姐生气地替她怼了回去,使李秀才哑口无言。
▲舟妹(张文君 饰)
刘三姐的二哥十分爱护妹妹,自从找到妹妹以后,多次提及自己的担忧,生怕妹妹再闯祸。他总是皱着眉头,身姿没有那么直挺,梁音把一个老实怕事的青年农民形象演得恰到好处。后来他说要攒钱带刘三姐赶快离开,却被三姐拒绝的时候,他非常苦恼,最后还是李渔夫安慰了他。同为勤恳的底层人民,老实怕事的二哥和敢于反抗财主压迫的李渔夫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三姐的二哥(梁音 饰)
那位经常和刘三姐的二哥一同出行的歌迷,也是一个推动剧情的角色。要不是他告诉二哥关于刘三姐的去向,兄妹俩还不会团聚哩。后来他在和秀才对歌的时候唱了一首俏皮滑稽的家禽歌,秀才们只知道读书考状元、不知农务,结果闹了大笑话。
▲经常和二哥待在一块的歌迷(张宁 饰)
管家莫进财的扮演者贺汝瑜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戏骨,个子不高,演技精湛。在本片里,他对乡民们说话的时候基本就是摆弄自己的管家身份,以“莫老爷的话”威胁李渔夫和刘三姐,在乡民们怒而群起的时候又一溜烟没了影儿。他把一个色厉内荏、狐假虎威的地主管家的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莫府管家莫进财(贺汝瑜 饰),随手一截图都是表情包
三位秀才则各有特色。经常和莫怀仁待在一块的陶秀才,充当了财主的军师的角色,出尽主意对付刘三姐,结果被刘三姐的山歌怼得十分狼狈。而莫怀仁请来和刘三姐对歌的李秀才和罗秀才,前者总是色眯眯地说“这个姑娘倒有几分俊俏”,后者是结巴和在对歌里闹了最多笑话的搞笑担当。
▲一本正经的马屁精:陶秀才, 马骉(biāo) 饰
▲色眯眯的李秀才(徐峻泰 饰)
▲结巴的搞笑担当:罗秀才(李万城 饰)
一些观众觉得这三个角色太傻了,电影是在侮辱知识分子。其实设置这三个角色只是为了嘲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死读书的人,更何况他们还是地主的狗腿,借地主权财,帮助地主欺压百姓,并无代表所有知识分子的用意。要知道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自宋明理学当道以来,是造出了一大批死读书的文人的,他们眼里只有科举中元当官。到了明末清初还有顾炎武等人呼吁“经世致用”,足见死读书风气的严重。所以设置这三位蠢秀才,是特有所指,并非一竹竿打死所有知识分子之意。
★(三)音乐美术
电影开头在打演职人员字幕的时候,配乐是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非常悦耳,可以从音乐里听出这是一部活泼欢快、充满斗志的作品。
这部电影多数场景是在桂林阳朔实拍的,背景音乐和外景结合得非常好,开头便使人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美妙。让人称妙的是,片中的曲子大多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刘三姐和乡民们的歌词通俗生动,非常有农村生活味儿。
歌词大多来自劳动生活,担任着不同的任务。比如开头顺水而下的刘三姐唱的《山顶有花山脚香》,进入眼帘的是秀丽清新的桂林山水,歌词赞美了风景,也直接交代了刘三姐遭财主牛员外暗害的背景故事,体现了刘三姐热爱生活和敢于反抗、毫无畏惧的精神。李渔夫用一首简短的山歌热情相待,收留了刘三姐,体现了他的豪爽大气。
在乡民们纷纷聚来李渔夫家听山歌的时候,一首刘三姐和众乡民对唱的《只有山歌敬亲人》反映了刘三姐的谦虚和亲和。“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赶乌云走啊,下地能催五谷生呀五谷生”则表明山歌是劳动生活的结晶,而山歌是排遣苦闷、增加生活情趣和促进生产的好利器。
再比如茶山上姑娘们采茶时的歌曲《采茶姐妹上茶山》和男女对歌的曲子《心想唱歌就唱歌》,后者是《刘三姐》里最有趣最有名的一首歌:
▲《采茶姐妹上茶山》+《心想唱歌就唱歌》
【《心想唱歌就唱歌》歌词节选:
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嗨,了了罗),什么水面起高楼咧?(嗨,了了罗),什么水面撑阳伞呐?什么水面共白头咧?(嗨,什么水面撑阳伞呐?什么水面共白头咧?)
哎~鸭子水面打跟斗咧,(嗨,了了罗),大船水面起高楼咧,(嗨,了了罗),荷叶水面撑阳伞呐,鸳鸯水面共白头咧。(嗨,荷叶水面撑阳伞呐,鸳鸯水面共白头咧。)
哎~什么结果抱娘颈咧?(嗨,了了罗),什么结果一条心咧?(嗨,了了罗),什么结果包梳子哎?什么结果披鱼鳞咧?(嗨,什么结果包梳子哎?什么结果披鱼鳞咧?)
哎~木瓜结果抱娘颈咧,(嗨,了了罗),香蕉结果一条心咧,(嗨,了了罗),柚子结果包梳子哎,菠萝结果披鱼鳞咧。(嗨,柚子结果包梳子哎,菠萝结果披鱼鳞咧。)
哎~什么有嘴不讲话咧?(嗨,了了罗),什么无嘴闹喳喳咧?(嗨,了了罗),什么有脚不走路哎?什么无脚走千家咧?(嗨,什么有脚不走路哎?什么无脚走千家咧?)
哎~菩萨有嘴不讲话咧,(嗨,了了罗),铜锣无嘴闹喳喳咧,(嗨,了了罗),财主有脚不走路哎,铜钱无脚走千家咧。(嗨,财主有脚不走路哎,铜钱无脚走千家咧~)】
这首对歌的每句用的都是一个农家生活中的物象,不了解江河、水果和财主的话还真未必能对得上来。
再比如和秀才对歌时,莫怀仁先嘲讽道:“刘三姐,今天和你对歌的,都是当今名士,你若认输倒也罢,若不认输,你可别后悔呀!”
刘三姐马上回歌:
【“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
李秀才回唱道:
【“小小黄雀才出窝,谅你山歌有几多。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
刘三姐回道:
【“你歌哪有我歌多咧,我有十万八千箩(乡民:八千箩)。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那个)塞断九条河。(众:山歌那个塞断九条河呀~九条河)”】
和秀才对歌时的伴奏也能看出感情色彩。在刘三姐唱的时候,由于她对的歌活泼有力,伴奏的节奏感强烈,有乡民们围观助阵时锣鼓同起,很好地渲染了众人的气势。而秀才唱的歌曲调很慢,显得有气无力,伴奏自然缓慢,把他们的不接地气表露无遗;当搞笑担当罗秀才独唱时,二胡伴奏起到了很好的渲染喜剧效果。
在阿牛救出刘三姐并在乡民帮助下摆脱财主追捕后,他们泛舟江上,逐步吐露心声。
在大榕树下,看着缠树青藤,刘三姐明示唱道:
【“山中只啊见藤缠树啊,世上哪见树啊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咧,枉过一春呀又一春。
竹子当啊收你不收啊,笋子当留你呀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咧,空留两手啊捡忧愁。”】
唱罢,她向阿牛抛出了绣球,接到绣球的阿牛欣喜万分。最后,腼腆的阿牛和娇羞无限的刘三姐最后终于在大榕树下喜结百年:
【“连就连咧,我俩结交定百年呐。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啰哦等三年~”】
最后俩人泛舟远去,从清晨到晌午,再至黄昏,漓江给他们的爱情献上了美丽清澈的图卷。
★总的感受
朴实感人,赏心悦目。山歌是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它闪耀着劳动智慧的光芒,是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镜子。来自劳动生活、紧密联系生活的歌曲,简朴无华,有着让人感动的力量。生动活泼的山歌歌颂了劳动人民,嘲讽了“生来剥削”的地主阶级及其走狗文人,是这部艺术片中刘三姐们斗争的一种有力武器。
从梳妆到绣球,从莫怀仁摆在府里心爱的唐三彩和各种古董,从刘三姐缝绣球独唱时房间的床帐到窗台近景,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当然,这部电影最大最多的布景是大自然,是实拍的桂林山水。最让观众沉醉的不是戏服和道具,而是朴素有力的乡亲父老情,是似泉纯清的青春爱情;是时而温柔动听、时而斗志冲天、时而欲说还羞的山歌;是朝夕辉映、秀丽如画的山河。
《刘三姐》创作于1960年,于次年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观影热潮,收获了全国人民的喜爱,刘三姐的扮演者、时年17岁的黄婉秋成为许多男青年心中的女神。在新中国1963年举办的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评选中,《刘三姐》获得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美工奖和最佳男配角奖。片中插曲《只有山歌敬亲人》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经典歌曲》。
这部影片还轰动了世界。它在港、澳及东南亚放映时,被誉为“山歌片王”。在新加坡,它创下连映120天的放映纪录,后来重映时又连映了120天。在马来西亚,它被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在观片之后,感叹地说:“看了《刘三姐》,就好像喝了一瓶上好的红酒,如此香醇。”
黄婉秋的挚友,马来西亚著名的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告诉黄婉秋,自己8岁时就暗恋刘三姐,她去新加坡一看就是10场电影《刘三姐》,她深情地说:“ 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自从《刘三姐》到东南亚上演开始,华人变得更加团结了。”
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上座率最高的曾是美国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电影《刘三姐》上映后,打破了《乱世佳人》保持的纪录,各国影评家撰文称‘“刘三姐” 是“世界民歌之王”’。
《刘三姐》在世界华人中极具影响力,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看过《刘三姐》的观众,都会学唱优美的山歌,表达对这部优秀电影的敬爱。
90年代,香港频繁举办刘三姐歌赛,观众几乎人人会唱《刘三姐》歌曲。1991年,在香港音乐中心举办了《刘三姐》放映30周年纪念专场音乐会。《刘三姐》对香港电影的影响颇大,许多香港电影里都有引用它的歌曲旋律,比如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成龙的《A计划续集》。
2004年3月12日,马来西亚文化、艺术及旅游部在吉隆坡上演的大型歌舞剧《刘三姐》,以庆祝中马建交三十周年。
这部电影,不仅影响了一代人,而是影响了三代人。无论在东南还是在欧洲,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他们都对刘三姐非常熟悉。
这部于1960年10月8日摄制完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堪称不朽的杰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该片主创人员几乎受到了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接见,许多当时仍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也争相购买此片的上映权。这些辉煌,在中国电影史上再也不曾出现。所以说《刘三姐》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最广的音乐电影,是当之无愧的。
《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出口赚取外汇的电影,也是中国迄今为止上座率最高的影片。
▲最后的话
以歌为戈斗财主,哥似钢刃护妹身。桂林阳朔漓江清,舟行碧波忙生计。三姐开口赛洪钟,此声还比钢刀利。真个是“人美,景美,歌美”的艺术精品!这样的艺术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去了解,而不该选择用“老土”等偏见去污蔑和埋没。
值得高兴的是,CCTV6有自己的老电影修复部门,据采访他们已经运行了12年时间,迄今为止修复了1000多部老电影。我们近些年在CCTV6上看到的很多老电影,画质和色彩已经明显改善,就是这些部门人员的努力成果。由热心网友录制的修复版老电影也分享到了论坛和哔哩哔哩(B站)上,许多网友对老电影发出了惊叹,更多优秀的老电影正被大家认识,是一件好事。当然,目前还是有很多人对老电影有偏见,尤其青少年居多。在爆米花电影氛围里迷醉了许久的我们,需要花时间引导人们认识自己的经典优秀电影。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多创作能够深入人心、反映现实的好电影,才能把文艺道路重整归正。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
▼B站上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的新中国老电影
★参考和推荐:
①电影《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1年。(推荐看CCTV6修复版)
②刘澍:《“歌仙”刘三姐 黄婉秋画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
③《影片<刘三姐>歌曲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1月第二版。